大红袍名茶:了解其独特魅力

发表时间: 2019-03-28 12:46

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

中国特种名茶。大红袍是用无性繁育的,福建省许多 无性系茶树品种一样,亲本的优点能遗传而不变异,武夷山茶区所种植的大红袍,其苗木都是直接或间接从市茶叶研究所引种的,未听说有变异或其他反常现象,而且发展纯种大红袍的时间并不长,又不是用种子播种繁育,根本不存在变异和代数之分。

武夷山

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除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禅茶韵味。注重活 、

大红袍有 茶多酚、茶多糖、 茶氨酸三种有益成分高,具有抗癌、降血脂、增强记忆力,降血压等良好的作用。一是茶多酚特别多,其中最重要的EGCG具有抗癌功能;茶多糖含量是红茶的3.1倍,绿茶的1.7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血脂;作为茶叶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达1.1%,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具有增强记忆力、降低血压的作用。

此外还具有明目益思,轻身(减肥)耐老(延缓衰老),提神醒脑, 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 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 衰老,降胆固醇等等。甘、清、香

名称来历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 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 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 九龙窠(读 kē)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 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

冲泡方法

1.投茶量约为茶器之二分一左右。

2.茶壶及茶杯用100℃之沸水冲洗后,将茶叶放入壶中,再冲入100℃之沸水,将茶叶冲洗一次。

3.用100℃沸水高冲注入壶内,焗泡5秒,然后注入茶杯享用。

4.第二泡用100℃沸水,焗泡8秒后享用。

5.第三泡用100℃沸水,焗泡15秒后享用。

备器:对于大多数 乌龙茶来说,基本上都适合盖碗和 紫砂壶冲泡。所以备器和前面的铁观音相同。

洁具

这一环节对于大红袍来说非常重要,首先是必须把冲泡器(盖碗或紫砂壶)内外冲洗干净,而且必须热透,经过几次用心的试验,这都很好完成。

赏茶

无论是冲泡者还是品饮者此时都应该认真地看看这个茶的外形,色泽,包括干茶的香气。当然,此时香气尚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那么通过下面的步骤就可以闻到大红袍的迷人香气了。

置茶

置茶时,动作要快,尽可能地保持冲泡器的温度。

洗茶

大红袍的外形不像铁观音那么紧结,所以这个洗茶过程可以简单一些。入 水之后,就可以马上把洗茶水倒出来。还是不建议倒入公道杯中,然后分入品茗杯的做法。

冲泡

在岩茶的冲泡中,高冲显得非常重要。高冲时,最好让茶叶在盖碗中能翻滚起来。冲水后大约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这时间将温杯水倒回池中)。

出汤

1.分杯:把茶汤均匀地倒入各闻香杯中,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闻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旧,第三泡倒满。

2.闻香:因为大红袍的香高,在冲泡过程中,都会有满室生香的效果。将品茗杯及闻香杯一齐放置在客人面前。把闻香杯中的茶倒入品茗杯中,双手搓动闻香杯。微微摆闭上眼睛,深呼吸…(品茗杯在右,闻香杯在左)

3.品茶:大红袍名声在外,所以很多人喝茶的时候都会有点迫不及待的。这时候其实还是要把心情放平和,有欣赏,玩味之感,缓缓吸入茶汤,慢慢体味,徐徐咽下。稍静,感受喉头及下腹的感受。

茶叶起源

武夷 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 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 天心岩九龙窠(即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入叫水谦洞),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游记和调查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几处大红袍更具体的地点、属哪个寺庙 茶庄、是否是同一种或同名不同种、茶树特征是否一样以及品质如何。

1941年 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提到马头岩的磊 石盘陀有大红袍的,而记录大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却是九龙窠大红袍那3株。1958年 陈德华在福建长乐一中时,看到该校美术老师 陈礼调到武夷山写生时画的九龙窠大红袍也是3株。

1962年春 中茶所从武夷山剪取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种植的也是九龙窠那3株大红袍。

1964年春,福建茶叶研究所谢庆梓等二入来武夷山时,也是由陈德华陪同前往九龙窠剪取那3株大红袍枝条带回 福安社口。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陈德华主持 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广工作,对当时的岩茶产区天心大队(在大队长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有关国营场及有关前辈、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其中对大红袍茶树没有入提出天游岩、珠濂洞(或 水濂洞)或马头岩的磊石、盘陀等处有此树存在。从武夷山著名的四大名丛茶树看,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各有其特点,水金龟茶树是生长在大路旁,白鸡冠茶树本身特独一无二,嫩叶淡黄色时间长达50天左右。

茶叶历史

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被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最好的年份, 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

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为“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62年春,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武夷山 九龙窠剪了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繁育作为引种种在品种园内。

1964年春,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培育室科研人员谢庆梓等人到武夷山剪取九龙窠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扦插繁育。

1978年底到1982年,市茶叶研究所连续开展对武夷名丛进行挖掘、整理、繁育工作,但并未引起重视。

1985年11月,值参加省茶叶研究所四十周年庆之际,五株大红袍“秘密”的引回(领导不知情),种在御茶园名丛观察园中。

1992年夏秋之交,又从 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名丛观察园中剪取很多武夷名丛,单丛等夏梢带回扦插,其中包括大红袍,标明来自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编号***号85年11月17日种。

1994年,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大红袍岩茶无性繁殖及加工技术研究》获福建升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通过。

1996年,武夷山市景区管委会开辟了九龙窠大红袍茶文化 旅游线路。

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

2004年,武夷山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启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通知》。

2006年,以无性繁殖方式使母树大红袍的血脉得以延续,使地处武夷山景区的茶厂所产茶叶完好保持了大红袍母树的优良性状和所有品性特征,武夷山决定对大红袍母树实行停采养护。

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 国茶巅峰——— 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2008年,由 张艺谋策划的大型茶旅互动项目《印象·大红袍》启动建设。

2009年至2010年初,大红袍茶叶遭游资炒作,价格暴涨,每斤达到最高10万。大红袍自身的神秘玄妙,加上不菲的价格,让人产生遥不可及的感觉。随着市场的逐步调整,以及大红袍独有的地域限制保护,大红袍价格终于回归正常。市场的逐步稳定和健康化的同时,不少茶企也随之发展。

2010年,张艺谋、 王潮歌、 樊跃创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同年,“武夷山大红袍”被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1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印象大红袍”专属茶品牌。这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印象铁三角”合作执导的中国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的第一个衍生茶类品牌,揭开中国茶叶品牌突围序幕。

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