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茶叶产区及其著名品种—逻辑图(茶叶知识入门)

发表时间: 2020-02-24 07:30

中国历史上对茶区的划分,最早见于陆羽所著的《茶经》。陆羽在该书“八之出”中将当时栽培茶树的四十二州一个郡,划分成八大茶区。20世纪30年代,吴觉农和胡浩川将全国分为13个茶叶产区。此后,陈椽、庄晚芳、王泽农等著名茶学家先后提出了自己划分的结果。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根据生态条件、生产历史、茶树类型、品种分布、茶类结构,将全国划分为四大茶区。

四大茶产区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区划的适宜区。包括广东北部和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湖北南部及湖南、江西、浙江省。该茶区基本上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壤以红壤、黃壤为主,黄棕壤、黄褐土、紫色土、山地棕壤次之。茶树品种以灌木型中小叶种为主,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也有分布。

代表名茶:

①绿茶类:浙江有龙井茶、顾渚紫笋、惠明茶、平水珠茶等;江苏(苏南)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坛雀舌、南山寿眉等;安徽(皖南)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老竹大方、敬亭绿雪、九华毛峰;湖北(鄂西南)有象牙茶、恩施玉露、水仙茸勾茶、碧叶青等。

②红茶类:浙江有越红工夫茶、温红等;湖南有湖红工夫茶;江西有宁红工夫茶;湖北有宜红工夫茶;安徽有祁门工夫茶。福建的正山小种等。

③黄茶类:湖南的君山银针等。

④黑茶类:湖南有黑毛茶、湖尖茶等;湖北省有老青茶等。

⑤青茶:福建大红袍、肉桂、水仙。

⑥白茶:福建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江南茶区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是我国最北的茶区,包括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及山东东南部。该区属于茶树生态区划次适宜区,地处亚热带北缘,冬季温度较低,茶树时有冻害发生。土壤有黃褐土、黄棕壤和山地棕壤等,土质黏重,肥力不高,有的酸度不足。茶树品种多为灌木型中小叶种。

代表名茶:

江北茶区主要出产绿茶和黄茶,名茶有:安徽的六安瓜片、舒城兰花茶、霍山黄芽等;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湖北的仙人掌茶、碧山松针、玉茗露等;山东有日照雪青、沂蒙碧芽等;河南有信阳毛尖;陕西有午子仙毫、紫阳毛尖等。

江北茶区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又称高原茶区,属于茶树生态区划的适宜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中北部和西藏东南部。该茶区地势高,地形复杂,区内气候差别大,具有立体气候特征。土壤有铁质砖红壤、丘陵红壤、山地红壤、棕壤等,有机质丰富,肥力较高。该区为茶树原产地,茶树品种以乔木型大叶品种为多,灌木型中叶品种次之。

代表名茶:

①绿茶类:云南有宝洪茶(十里香茶)、四川有竹叶青、峨眉毛峰、蒙顶甘露。

②红茶类:云南有滇红工夫茶;四川有川红工夫茶。

③黄茶类:四川有蒙顶黄芽。

④黑茶类:云南有普洱茶;四川有四川边茶;云南有沱茶、圆茶(七子饼)、竹筒香茶、普洱方茶等;四川有康砖茶、金尖茶;重庆有沱茶等。

西南茶区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又称岭南茶区,是我国最南部的茶区,属于茶树生态区划的最适宜区。包括福建东南部和广东中南部、广西和云南南部、海南和台湾省。该茶区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茶区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土壤大多为砖红壤、赤红壤,其次为黄壤,土层深厚,富有机质,酸度较强。茶树资源丰富,多栽培乔木或半乔木型大叶种和灌木型中小叶种。

代表名茶:

①绿茶类:广东有古劳茶;广西有桂林毛尖;福建有天山烘绿、闽东烘青绿茶;台湾有三峡龙井。

②乌龙茶类:广东有凤凰水仙;福建有佛手、铁观音、黄金桂、色种茶;台湾有冻顶乌龙、木栅铁观音、杉林溪、膨风茶、阿里山茶、包种茶。

③红茶类:云南滇红等。

④黄茶类:广东有大叶青茶。

⑤黑茶类:广西有六堡茶。

华南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