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的价值:一颗天珠为何能达到千万级别?

发表时间: 2023-08-29 13:19

天珠的价值:一颗天珠为何能达到千万级别?


近年来,一个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那就是天珠。或许你也曾好奇,为何这玩意突然火起来,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个信息充斥的时代,很多网上的文章都缺乏真正的深入,内容大同小异,不如我们亲自深入研究一下。我最近就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番探索,发现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信息。或许是因为认识了一个台湾的朋友,他们家属于天珠世家,有着一段与天珠有关的故事,让我对这个话题更加感兴趣。


首先,让我们从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开始。近些年,天珠的热潮似乎与李连杰有着密切的联系。李连杰的后半生与藏传佛教紧密相连,他花了两千万购买了一颗九眼天珠,使得这个古老的物品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

而事实上,在80年代之前,并没有“天珠”这个名称,尽管古代一直存在这种物品,但早期并不被称为“天珠”,而叫做“瑟珠”。然而这个名字显然不够霸气,就像“保密局”与“军统”之间的区别一样,前者显得有些低调。后来,台湾的一些技艺高超的人重新取了个名字,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天珠”,这个名字更加优雅高贵,而且价格也因此大幅上涨,据他们估算,这二十年来价格上涨了上千倍。


关于天珠,你可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称天珠是西藏人制作的,唐朝以后的天珠都是伪造的,因为制作工艺失传了,直到最近才被重新研究明白。然而,这个说法让我感到困惑。我之前也相信这种观点,但在查阅国外论文时,我发现他们找到的珠子涵盖了各个朝代,证明这并不准确,甚至发现了一些其他问题。

首先,天珠并不是藏族人创造的,而是他们在喜马拉雅山两侧捡到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藏地的人们都认为天珠是天然形成的,是一种虫子变化而来,类似于冬虫夏草。这种虫子被真菌感染后,虫子成了肥料,脑部长出一株草。


关于天珠的功效,大部分都是炒作。然而,国家似乎对此乐见其成,毕竟这类产物可以实现财富的转移支付。虽然吃了天珠不会致命,但近年来也发现这种产物并非完全无害。根据2016年发布的一份消费提示,天珠的作用有限,但可能会导致砷中毒,过量摄入对身体健康也不利。

继续谈论天珠,实际上它并非自然生成,而是完全的人造物品。现在的一般推测是,西藏的当地政权在征战中搜刮到了这些天珠,因为过去西藏曾有过象雄王国,曾经扩张到中亚地区。这些天珠的外观与藏传佛教的气质相契合,逐渐被当作宗教圣物。


古代的藏族人非常重视天珠,甚至曾向大唐朝进贡。这使得在史书中,最早关于天珠的记载出现在唐史中。然而,为什么有人声称唐朝之后天珠的制作工艺失传了呢?我认识的一个台湾朋友透露,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他的爷爷和几个同行编造出来的。为了提高天珠的价值,他们创造了一个时间界限,将制作工艺的失传作为分界线,从而让更古老的天珠显得更加珍贵。这种创造性的说法让购买者难以确认天珠的真实年代,甚至可能被欺骗。在千禧年之前,天珠只是一个极其小众的领域,然而后来却被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宣传词汇推向了大众视野。


实际上,象雄天珠确实在唐朝之后逐渐减少了。由于象雄王国在唐朝时期被吐蕃灭亡,这个时间节点正好与玄奘从印度回来的时间吻合,也是唐朝的末年。因此,天珠制作是否困难呢?事实上,也不是特别难,但也确实不简单。

天珠的主要材料是白玉髓和玛瑙

石等硬度较高的材质。然而,古代的工匠们找到了解决方法,他们发现了比这些石头更坚硬的石头,于是将这些更坚硬的石头磨成沙子,用这些沙子来磨玉石。这种沙子也被称为“解玉砂”。在切割和打磨过程中,他们要么用类似锯盘的工具粘上解玉砂来切割,要么在磨玉的过程中不断注入加水的解玉砂,以切割或打磨特别坚硬的石头。这种技术的发现解决了制作难题,但仍需要高超的技艺才能制作出优质的天珠。


在博物馆里展示的古代玉器经常不规则,这往往是因为制作过程中难以精确掌握,毕竟这种复杂的工艺对于即使是顶尖的玉匠来说也并非易事。天珠的制作过程也不例外。要制作出一颗天珠,首先需要将玉石雕刻成长方体,然后逐渐切割掉棱角,使其变成圆柱状,最后形成擀面杖的形状。与普通的“切角倒棱”相比,这种工艺需要更大的努力,同时也是对工匠技艺的严峻考验。


然而,形状完成并不意味着天珠制作完毕。接下来需要在天珠上打孔,这看似简单的任务其实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古代的工匠们使用类似于锯盘的金刚钻,通过拉动钻头或注入解玉砂的方式来实现。在没有发现金刚石之前,他们通过注入解玉砂并用长时间的努力来实现玉石的切割。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对于普通的制作者来说难度颇高,结果往往是洞口歪斜甚至无法对准。这种自然不规则反而成为了一种防伪标识,因为现代造假通常使用车床和电钻,制作出的品质虽好,但过于平整,难以与真品区分。


接下来是染色,一般情况下,天珠最初是单色的,通常为白色或褐色。然而,后来的工匠通过将颜料渗入玉石中,实现了黑白相间的效果。他们发现白玉髓实际上并不是完整的,而是由许多微小的晶体管构成,通过将颜料渗入其中,达到黑白相间的效果。然而,能够使石头染色并保持不褪色的染料本身也需要复杂的制作工艺。


在染色完成后,需要使用碱性蚀刻剂在天珠上绘制白色条纹,并进行精细的抛光,这才最终形成了一颗完整的天珠。根据上面的圈圈数量,天珠可以分为“一眼”、“二眼”甚至“20眼”,其中不是眼越多越值钱,而是与需求量有关。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九”有特殊的寓意,因此“九眼”天珠被认为最有价值。


制作一颗天珠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然而,在历史上,中原王朝的工匠对于这种工艺并不太感兴趣。因此,古代的天珠产量相对较低,许多天珠在制作过程中被损坏,或者被高僧们在火化仪式中烧毁。然而,这些珍贵的文物仍然被陪葬在古墓中,有时候富裕的人甚至会带走一大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天珠逐渐减少,因此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正品”天珠都是从古墓中出土的。


近年来,藏传佛教在中国大陆蓬勃发展,这也促使天珠再度引起关注。在众多宗教中,藏传佛教是少数鼓励信徒致富的宗教之一。然而,我朋友透露,他们家族三代都从事天珠产业,到了他这代已经难以继续下去,因此他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台湾的天珠制作业最初是由台湾本地人开展的,但随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