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的诗意:喻慧绘画中石头的语言

发表时间: 2021-04-14 20:09

本文作者黄强

喻慧擅长工笔画,在她的绘画中有宋元笔意,精工细丽,寻常的花草、小鸟、蝴蝶都有那么一种活泼、可爱的野趣。可见,喻慧深得传统绘画风格,尤其是院体画、文人画的影响,这也是她的童子功。

但是喻慧就是喻慧,她不仅是工笔画名家喻继高的女儿,更是有独特个性,有独到审美眼光的女画家。喻慧不满足画宋元笔意的花花草草、翎毛禽兽,她要在传统题材中开辟新的途径,注入她对事物的认识,对自然的感悟,对美的升华。树木有生命,花草有灵性,那么石头也有情感,你把情感注入了石头之中,通过美的表现,那么绘画中的石头,就不再是山边的顽石,而成为美丽的石头,有灵性的石头。石头在中国绘画中出现,并不新鲜,宋元绘画中有,清代郑板桥的绘画中也屡屡出现,然而将太湖石构建为绘画的主角,赋予情感色彩,极尽渲染,突出表现,喻慧确实够大胆的。

【图1,石中山水之春天】

在喻慧的笔下,从表相看石头似乎还是那个石头,可是仔细端详,石头又不是那个传统的,宋元笔意的石头。喻慧笔下的石头会说话,诉说他的故事,述说喻慧的审美情趣。喻慧描绘的太湖石,不再是一块有着透、漏、瘦特点的观赏石,而转换为一种时空的嫁接。

看过喻慧的一幅太湖石绘画,三尺画幅中,突兀一块硕大的太湖石,占据整个画面,而在太湖石上,又构建了山色空灵、树木葱郁、溪水潺潺的山水画的意境,仿佛仙境蓬莱,显然这是时空的交错,亦真亦幻。你说它是虚幻的,却又现实存在着;你说它是真实的,又不符合自然的规律。但是你并不觉得它虚假,你会觉得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艺术的创造,是美的展示。意境创造想象,想象产生美感,美感饱含情感,情感生成意境,环环相扣,步步升华。于是喻慧笔下的太湖石,就有了灵气,仿佛在呼吸,与观众进行对话。

【图2,石中山水之秋天】

喻慧如此表现太湖石,她所要传达的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升华自然,于是有了人格化意蕴的太湖石,不再是自然界的石头,而是传递喻慧审美情趣、审美价值观,以及文化精神的象征。

扑面而来磅礴的太湖石,孤独之中不颓废,孤傲之中有精神,对于太湖石的描绘,喻慧也不再仅用精巧典雅的工笔笔法,而融入了奔放的写意笔意。喻慧自己说“之前的花鸟画仅仅好看,像宋词,惆怅,重内心感受;现在的作品,多画飞鹰、飞鸟、坚定的太湖石,更像唐诗,画的后面是一个广阔宏大的内心世界。”因此,太湖石在喻慧绘画中占据了一个独特的地位,成为她绘画的一个符号,也可以说喻慧的以太湖石为表现主体的绘画挣脱了中国传统花鸟画程式的束缚,融入了新内涵,给当代工笔花鸟画吹来了一缕清风。


说明:本文系头条号黄强教授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联系作者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黄不息2016年、2017年两次年度文化头条号。2019年入选精选频道。

黄强,字不息。金学家、服饰史学家、文艺评论家。已出版《金瓶梅风物志》《绣罗衣裳照暮春》《黄沙百战穿金甲》《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近二十部。

黄强著《褒衣洒脱博带宽》,商务印书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