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赏石新视角:探索石色变化(上)

发表时间: 2024-02-23 13:01

当代赏石新视角:探索石色变化(上)

当代赏石标准思考之三:

石色之变

原创 彼岸石

据说,光有五光,色有十色,故而有五光十色的成语出现。至于是哪五光、哪十色,我也分不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问度娘。管它几光几色,我们今天只探讨石色。

石色,既不是政治革命,也不是桃花泛滥,只是赏石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既然说到标准,赏石之色究竟什么样的颜色才合符赏石的要求?为此,我这样的石界老鸟都专门去查阅了中石协制定的观赏石鉴评标准,主要谈了三点:

其一 色种要多

按照鉴评标准,石色的珍贵程度与色种呈正比,即颜色越多越好!在天下石种范围中,因为这个标准的确立,让彩石蔚然身价百倍!多姿多彩,是好看的象征;色彩丰富,是奇石形成难度的体现。

以色多为好,似乎成了石界的王道。但赏石首先遵循的是美学,色彩斑斓固然养眼好看,可同样被人批判媚俗混乱!如果以颜色的种类多少来评判奇石的好歹,那么单色、双色这样的石头岂非永无出头之日?大道至简,长江水墨画这样的石种又如何自圆其说?

宝玉石是质色石的优秀代表,无论是和田玉、帝王绿还是红宝石、蓝宝石,都是单一色系!都知道玉石珍贵,人家珍贵的不但不是色彩有多丰富,恰恰珍贵在单色系的纯净!即使是在奇石界,真正珍贵的石种,除了雨花石某些特例外,颜色基本上没有达到三种以上的!

其二 色彩要艳

把艳色当作石色鉴评的标准,我不知道是图个彩头还是追求一种富丽堂皇。有一个词叫艳俗,但赏石作为一种审美艺术,俗气肯定不是它的目的。前些年,石界比较流行什么红碧玉、绿碧玉,而且市场销路很好,据说喜欢它的喜庆。

一个艳字,在赏石层面一定包含两个内容:一是亮眼,二是带彩。什么样的颜色亮眼?土色肯定办不到,灰色也办不到,办得到的一定光彩夺目!比如鲜红、金黄、雪白、黝黑,亮眼的颜色必定有着很好的反光效果!但难道不亮眼的颜色就代表石头不好吗?传统四大名石有哪一种石头的颜色是璀璨夺目的?即使是目前堪称石界黑马的陈炉石,其颜色也不亮眼!

再来岀个彩!彩石,向来为世人所喜。何为彩?白色、黑色、灰色,这样的颜色没人称其为彩色。据说彩色也是五种,称为五彩,五彩齐活就叫做斑斓。所谓五彩,红、黄、绿、紫、蓝,当然还有人说七彩,听说是彩虹的颜色。我也知道彩色好看,但好看的东西未必一定就很好!和田羊脂白玉,完全没彩,可谁敢说它不好?

其三 色差要明

曾经有位石界鼎鼎大名的专家与我交流赏石的色差对比,而且此人还参与了中国观赏石的鉴评标准的编撰。对这样的名家,我当然需要洗耳恭听。但对他的论断,自然也包括石色标准的解释,有两点关键问题,我个人不敢苟同!

一是色差的形成基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论断。实际上在诸多石种里,单色对比并不少见。有人说水墨好像就是这样,其实水墨至少也是两种以上的颜色,比如最简单的黑白水墨。真正单色成画的石种,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产自四川乐山大渡河的长江沙浪石!

色差的理解不应该是概念颜色的对比,真正对色彩学有认识的人就会知道,色差是因为"色散现象"的岀现!所谓色散,通俗讲就是浓淡不同。中国国画理论里有一种"墨分五彩"的说法,就属于一种色散现象,被引入了长江水墨的鉴赏,但由于水墨石的底色与画色不同,所以水墨石不是单色成画!而长江沙浪石的底色和画面都是绿色,其画面由底色的深浅浓淡的不同而形成。

二是用对比度好与对比度差对画面奇石进行优劣评定,太过于绝对化!对比度对清晰度的影响很大,但清晰度并不是审美学的标准!高清相机拍摄的照片清晰度很高,而且还不能否认其艺术性,因为摄影也是一种艺术!同样,非常清晰的照片返真度很高,但如果把一位美女脸上的雀斑拍得无比清晰,你猜她心里会不会认为很美?

色差对比不够清晰的石头就不好吗?当然未必!在画面石的赏析实践中,由于位置和环境的影响导致的视觉模糊,往往反而产生了一种"朦胧美"!这种美的画面表现极为广泛,比如山在虚无缥缈中,再如美女身披薄纱的诱惑更比赤身裸体更让人血脉喷张!